米乐:中俄石油合作将不局限于石油供应拓展石油

2022-09-20 16:30上一篇:东京奥运米乐会何时取消或延期已成为一个猜谜 |下一篇: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米乐衡能源格局将发生哪

米乐除了油气,两国能源合作还将拓展到其他能源领域,包括电力、煤炭、核电,甚至能源设备。但中俄合作多集中在传统能源领域,双方在新能源方面缺乏火花。

2014年5月21日,中俄签署了期待已久的30年长期天然气供销协议,总价值高达4000亿美元。很多讨论都集中在协议中的天然气采购价格上,主要是因为价格问题导致中俄谈判拖了很长时间。

但是,该协议的重要性远远超出协议本身的内容,可以看作是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转折点。协议的签署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迫切需求。该协议的短期意义在于,对于中国来说,雾霾治理迫切需要俄罗斯提供清洁天然气。对于俄罗斯来说,它需要尽快向西方证明,经济制裁对其的影响是有限的,因为很容易找到其他的天然气买家。

米乐从长远来看,该协议将有助于促进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全方位合作,包括石油、煤炭和电力。因此,该协议对中俄双方都是双赢的。

俄罗斯拥有非常丰富的能源资源。俄罗斯天然气国际贸易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五大禁令,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二。 2013年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43.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35%。天然气开采量4874亿立方米,出口1627亿立方米。因此,俄罗斯在世界天然气市场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2013年俄罗斯在中国原油进口中上升至第三位。中俄合作包括中国将向俄罗斯提供25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作为交换,从2011年起,俄罗斯将在20年内每年从俄罗斯获得1500万吨石油供应,俄罗斯将建设“斯科沃罗季诺-漠河”输油管道。未来,中俄在油田的合作将更加多元化,包括合作模式。中俄石油合作将不仅仅局限于石油供应,未来还将扩大参与石油开发、加工和销售。

米乐美国能源独立的启示

国际能源署最近预测,由于页岩油的繁荣,美国可能会在 20 年内实现“能源独立”。美国正在改变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角色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五大禁令,而中国将面临更加复杂的能源外部环境。调查美国石油生产和“能源独立”状况,探索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五大禁令,有助于中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

我国传统的能源安全战略是基于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尤其是油价)的快速上涨。美国“能源独立”的趋势,以及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和能源基本面的质变,要求我们站在新的高度,从更广阔的视野重新审视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

由于美国的一次能源结构中只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因此石油独立是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重点。美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被国际油价劫持(稳定国际油价)。一旦美国未来实现“能源独立”,就意味着国际油价对其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将减弱。 (8.45,-0.01,-0.12%),它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东政策)是否更加灵活?中国外交政策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将如何通过其对能源贸易的影响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

在此背景下,我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应对策略需要多方面考虑,提前布局。事实上,选择并不多。最重要的是能源进口多元化,分散风险,通过调整国内外能源供需战略,尽量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

在供给方面,首先是能源进口尽可能多样化。进一步扩大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油气合作。同时,要努力打通从陆路经中亚进入中东的通道,减少对中东和马六甲海峡的投资。二是在中国寻找石油替代品(如电动汽车)。在需求方面,需要尽可能抑制国内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这涉及到能源定价机制的改革。因此,中俄能源合作是能源进口多元化的重要环节。

中俄能源合作互补性强

中国和俄罗斯在能源资源和能源市场上具有高度互补性。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它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目前,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及其制品出口国。能源出口约占其出口总额的70%。因此,能源出口下降将对其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由于需求增长放缓,传统欧洲市场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市场的份额趋于下降。此外,美国页岩气的繁荣可能会放宽对石油和天然气出口的禁令。这两方面促使俄罗斯加快为其能源产品寻找潜在买家。另一方面,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新兴市场。毫无疑问,中国是能源市场最具潜力的买家。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强劲的能源需求增长不仅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也有助于稳定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在欧洲经济增长放缓和美国天然气革命导致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气销售量下降的背景下,这一战略意义更加明显。另一方面,近期乌克兰的冲突以及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给俄罗斯的天然气销售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中俄能源合作将有助于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确保能源安全。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因此,中国的能源安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中短期内,中国需要俄罗斯天然气来支持空气污染控制。

过去30年,中国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公众对空气质量和环境污染的关注。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规划,未来五年,中国将大力治理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造成中国空气污染的因素有很多。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是解决大气污染的优先措施。这很容易理解。事实上,该计划的重点是减少华东地区的煤炭消耗,例如,中国政府已禁止新建燃煤电厂。东部地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消费占全国新能源消费比重较高。因此,控制该地区能源消费增量,有助于控制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左右;燃煤电厂提供了该国约 75% 的电力。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但是,水电的发展潜力非常有限,其他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所占比重太小,无法发挥实质性作用。核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替代煤炭,但其技术的完善和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随着中俄天然气协议的实施,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低排放天然气将替代煤炭消费量的5%左右。

从宏观和长远来看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五大禁令,中俄天然气协议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能源进口安全至少需要满足两个基本和关键的前提条件:一是能源进口来源基本稳定,二是能源运输通道安全。俄罗斯显然满足以上条件,稳定且毗邻中国陆地——不存在通道安全问题。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在上升。 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约3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8%。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35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80%。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运输公司五大禁令,中国的天然气依存度为35%,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为保障能源安全,中国需要采取“进口多元化”战略,分散风险。

目前,中国原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和阿曼等)52%,非洲(主要是安哥拉、苏丹)23%,前苏联(主要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 ) 10%,南美(主要是委内瑞拉、巴西)7.2%,亚太地区2.3%,以及其他地区。可以看出,中东是中国石油的主要来源地,但该地区近年来局势动荡,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石油进口安全。

与此同时,大约 80% 的原油进口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的,这被视为重大安全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俄能源合作有助于降低进口风险,提高中国能源安全。

中俄天然气协议是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完成了中国天然气通道(西北、西南、东北和海上通道)的“四角战略”。 “四角”通道分别为:西北(中亚天然气管道)、西南(中缅天然气管道)、东北(中俄管道)、东海通道(LNG进口)。

四大渠道将确保我国天然气来源多元化,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同时,能源通道布局的形成,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实现能源进口渠道、来源、种类的多元化。

中俄合作将拓展至其他能源领域

中俄能源合作将进一步拓展至其他能源领域。协议达成后,另一条规划中的中俄输气管道也可能尽快实施,输送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年)。天然气合作将成为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方面。除了油气,两国能源合作还将拓展到其他能源领域,包括电力、煤炭、核电,甚至能源设备。

目前,俄罗斯INTER统一电力公司计划向中国输出电力,输往中国的电力将逐步增加到每年600亿千瓦时。该项目计划在俄罗斯建设总装机容量10800MW、3400公里交直流电网的发电项目。国家电网公司将参与俄罗斯电网改造。

此外,俄罗斯联邦电网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于 2010 年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提高电网设施运行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推广新技术方面进行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也在努力共同解决俄罗斯煤炭对华出口的基础设施问题。俄罗斯愿意扩大包括瓦尼诺港、东方港和波西特港在内的项目。 2009年,中俄在莫斯科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开发煤炭资源、增加海铁对华煤炭供应实现战略合作。

INTER Unified Power Company 与神华集团合作,计划在俄罗斯建设一座煤炭液化和煤制油燃料工厂。俄罗斯公司与中国采矿和采矿设备制造商的合作也在扩大。 2009年,西伯利亚煤炭和能源公司的公司购买了价值约1300万美元的中国制造设备。

在核能领域,中俄合作项目主要是田湾核电站建设。田湾核电站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4.50,0.09,2.04%)市连云港区田湾。一期工程两台机组,装机容量106万千瓦,均已于2007年投入商业运行,远期规划8~1000万千瓦。它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核电站。 2008年,Rosatom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建设一座拥有两台800MW机组的核电站,每台机组包括一座BN-800快中子反应堆。

能源合作基本上是一场谁需要更多的游戏

当然,中俄能源合作并不容易。现实中问题很多,过去进展比较缓慢。虽然中俄能源互补性很强,但能源合作基本上是一场谁最需要的博弈,而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

首先,中俄就天然气管道铺设问题争论多年。俄罗斯希望在向中国东线供气的同时,可以利用其分支机构向日韩出口,从而在中日韩之间形成制衡,并利用这种制衡关系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中国希望建立两条稳定的东气西输管道,获得稳定的气源,从而实现供应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过度依赖外部带来的风险。

第二,中俄能源合作矛盾的关键是价格之争。天然气价格因素一直是中俄天然气合作的主要障碍。俄罗斯一直希望以出口欧洲的价格向中国出售,而中国坚持压低价格的态度也非常强硬。除了天然气,双方在电力出口价格问题上也存在分歧。为了利益,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不是不可能解决的。

此外,其他问题还包括:一是俄罗斯可能不希望对中国的能源消费市场有过多的依赖,而中国与俄罗斯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能源进口过度集中的风险。与俄罗斯的合作还有对外依赖的风险。

其次,在企业方面,没有动力去执行两国国家战略决策,这是企业和国家根本利益不一致造成的。企业更关心合作带来的效益,而两国更关心能源政策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再次,企业间的合作模式还不成熟,可以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解决。最后,中俄能源合作多集中在传统能源领域,双方在新能源方面缺乏火花。

当然,中俄能源合作存在一定的问题。除了众所周知的价格问题,两国企业间的有效合作模式尚不成熟,但可以通过加深了解与合作逐步解决。中俄双方需要加强合作,应对未来国际能源供应格局可能发生的变化。

中俄能源互补是能源合作的基础。无论目前有多少障碍和困难,中俄能源合作都可以通过未来合作的磨合来解决。例如,中俄可以采取更加开放的合作。通过合资模式,俄罗斯提供资源,中国提供市场,共同盈利。因此,中俄能源合作符合两国利益。虽然有短期的问题,但长期的深入合作可能在所难免。

米乐(本文作者简介:能源经济学家,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