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

2022-09-14 09:12上一篇:时隔米乐5年回首,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在长达 |下一篇:环保米乐节能方向论文可以安排投稿的学术期刊

米乐走在盘锦市的街道上,你会看到许多有特色的名字:“石油一条街”、“油气兰州拉面”、“石化社区”。

走进商场,有一个“机关食堂”,里面有“工作水吧”、“钻烤鱼片”、“试采松嫂面”、“地质勘探赵大嫂蒸菜”……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米乐盘锦街头的拉面店 本文图片为澎湃新闻记者于亚图

东北新闻网这样介绍盘锦:辽宁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城市。成立于1984年6月,是全国首批进入小康社会的36个城市之一。全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也在这里。

盘锦油田就像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米乐以向海大道为界,东边是油田人的聚集地,西边被称为“地方”。

向海大道以西为中心医院,以东为辽河油田总医院;向海大道以西为盘锦中学,以东为辽河油田第一中学。

油田拥有自己的供水公司、电力公司、消防队、疗养院和报社。1984年至2004年,还设有辽河油田公安局、辽河油田人民检察院辽河油田分局、辽河油田中级人民法院。

米乐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街道名称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米乐消防队

河北男孩陈敏豪(化名)2013年从北京的中国石油大学毕业后来到盘锦,觉得盘锦小得像四合院。

他不明白一个四合院是怎么分成两组的,他们不喜欢见面。当地人介绍对象时,首先要问:你是油田人,还是“本地人”?

“当地男生在油田追女生真的很难。” 来自油田四代的宋佳琪(化名)坦言,作为油田的孩子,她“非常自豪”。

2016年宋佳琪回到盘锦时,还没有机会进入油田。

她去一个“本地”机构工作,担心如果她继续在城市工作,她将来会成为一个“本地人”。

越来越多的油田学生选择离开家乡。毕业于人民大学的华媛(化名)选择在上海工作。他觉得盘锦就像一个驿站。

“东北富,东北人花大钱”

宋佳琦出生于1993年,我的祖父母,我的祖父母,我的父母,除了我的姑姑,都在油田工作。

爷爷是吉林人。他年轻时当过兵,被送到辽宁后遇到了祖母。我祖母的祖籍在甘肃。她的父亲在甘肃玉门油田工作,后被派往黑龙江、湖南、湖北。1982年,全家搬到盘锦辽河油田。

据《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历史文件》:1967年3月,石油工业部批准大庆石油作战指挥部设立大庆673厂,拉开了辽河油田开发建设的序幕。 .

1970年4月,根据辽河石油勘探指挥部勘探开发需要,石油部从大庆、大港、长庆、胜利、江汉、新疆等油田调动职工,接受大量调兵投资。在勘探开发中。截止1995年中国石油报社附近小区,辽河局共有合同制职工127486人。2013年12月,注册员工人数9.650,000人。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辽油易高背后,抽油机正在工作。

来自河北的男孩陈敏浩就是其中之一。2013年毕业于北京中国石油大学,来到盘锦工作。

之所以选择辽河油田中国石油报社附近小区,是因为我家乡的华北油田当时不招人,效益不如辽河油田。

他之前对东北的理解是基于电视剧的:东北富,东北人花钱多。此外,他知道东北是“共和国的长子”——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2个部署在东北。

对东北只有一点了解,陈敏豪就来到了盘锦。他和少数外地同事一起被录取。其余大部分是辽河油田的孩子。

“我觉得你是个资源型城市,就像山西的煤老板一样”

油田的孩子在盘锦,有自己的光环。

宋佳琪从小就读于油田学校。她被油田的孩子们包围。她基本上没有出过油田。妈妈告诉她:“那个地方”有很多坏人。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看你穿的衣服,你可以分辨出大约 70% 的油田孩子和‘当地’。” 宋佳琪告诉澎湃新闻,她从小就觉得油田条件比“当地”好。

华远读初中后,举家迁至辽河油田组织总部所在地兴隆台区。虽然他是油田的孩子,但他的父母却是一家采油厂。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石油提取厂之一

儿童一般分为三类:油田儿童、炼油厂儿童、“本地”儿童。

华远刚进油田初中的时候,同学们都不认识。那些同学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油田孩子。没人玩花原。

老师还会询问学生他们来自哪所小学。一旦报出小学名称,就可以自动对孩子进行分类。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油田小学

油田孩子许宁伟(化名)上初中后,明显感受到老师对待油田孩子和“本地”孩子的区别。比如,不要问“安置”孩子上课的问题,也不要找“安置”孩子进行课后辅导。

父母也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本地”教师。华远记得,初一的班主任是“本地”老师。妈妈知道后,反应非常强烈,说“本地”老师素质低,肯定教不好,只好调走。

他清楚地记得,高中英语老师也是“本地”老师中国石油报社附近小区,教得很好。

上了大学后,油田孩子在全国同龄人眼中更加特别。

许宁伟就读于广东某大学,同学听说家乡有油田,“我看你是资源型城市,就像山西煤老板一样。”

下班后,宋佳琦去“当地”的机构上班,发现同事介绍她时,会加上“她父母是油田的”。

宋佳琦结识了很多“本地”朋友,难以融入。她觉得油田孩子住在蜜罐里,比较简单。

“油田保护得很好,我们不用想怎么挣钱买房,怎么赡养父母。‘当地’的孩子很顺利,有自己的处事方式。”

有一天,她突然想到,如果自己一直在城里打工,找人(结婚),以后她会不会属于一个“地方”?

她妈妈说是的。宋佳琪有种恍惚感:“我要成为当地人了”,商量着妈妈的孩子以后能不能上他们名下的油田学校。

在宋佳琪的印象中,放学回家后,找工作的第一要务一定是油田考试。她听妈妈说,早些年,油田的孩子可以直接去油田。

这一说法在《中石油辽河油田组织历史资料》中得到印证:1995年10月,辽河局发布《辽河石油勘探局失业子女市场化就业暂行规定》,聘用了1090名失业子女就业。那年。

近年来,油田招聘开始收紧。油田孩子的光环慢慢褪去。

“千人争几个名额,进油田要花40万”

张伯奇(化名)和方舒(化名)2008年考上大学,和一大批油田孩子一样,在报考时听取了父母的建议,选择了石油专业。

张伯奇告诉澎湃新闻,2008年国家石油行业正处于鼎盛时期,如果孩子成绩不够好报考清华人大,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报考石油学院来。毕业后回国不用愁吃穿。

他报考了北京的中国石油大学,攻读石油工程,导师颇有名气。“2012年我大学毕业的时候,中石油和中海油都来招人,基本上有多少人。”

方舒就读于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主修资源勘探工程。2012 年毕业时,他隐约感觉到石油行业正在走下坡路。

此前,辽河油田有油田童子招聘考试,2012年取消。此外,各大油田对油田童子的招收,开始硬性要求:一门课程不能不及格,CET-4必须通过。 .

2012年,张伯奇毕业后去读研究生。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招聘市场走下坡路,“基本招不到人”。同年方舒以研究生毕业。他回忆说,那一年,整个辽河油田招收了20多名研究生,张伯奇就是其中之一,招收了50多名本科生。方舒先后到同为局级单位的盘锦市长城钻探和辽河油田,共招聘了7人。

接下来的几年,张伯奇记得,辽河油田每年招的工人不超过10人;方舒所在的长城钻探,三年只招到一名工人。

张伯奇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世界油价的下降和企业降本增效。招聘是成本之一。

倒了多少人?陈敏豪记得,2013年他来辽河油田的时候,招了两三百人。

招聘收紧,竞争加剧。方舒的同学,也是北京中国石油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没能回到辽河油田,去了大庆油田。许多学生被迫转行。旅行社有导游,外企有翻译……

油田子弟华远听说,2012年之前的辽河油田招聘考试,几千人角逐几个名额,进油田要花40万“经理”。另一名油田员工证实了这一说法。2012年以后,没有招聘考试。

从小到大,华远一家的生活用品全部由油田提供,物业费和取暖费也由油田支付。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许多药店的门上都写着“油田医疗保险”。

福利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张伯奇,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在油田科研部工作,月薪2700,奖金1700,年终奖金40000。普通采油工人的工资远没有那么高。

虽然薪水不低,但张伯奇对未来充满了担忧。他觉得回到油田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捆绑在一起。如果整个行业走下坡路,个人只能走下坡路。

张伯奇认为,小城镇限制了个人选择。如果在北京和上海,一个行业不能再工作了,你可以转行到其他行业。但在盘锦,他一离开油田,工资就会减少。

他很在意周围人的意见。“东北,官方的标准应该强一些,你身边的人评价你的时候,首先会评价你是什么水平。” 即使是相亲,当地人也看重是否有油田设施。

升职不容易。“除非你有特殊的人脉和强大的能力,否则很难晋升。在辽河油田这个十万多人规模的局级单位,中层领导干部众多,人山人海。 "

他现在的生活很舒服,很幸福,他的妻子也怀了一个孩子。但他可以想象他四五十岁时的工作和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和现在没有什么不同。

张伯奇正在考虑跳出油田。如果你出国学习石油行业,行业不景气,毕业后找工作未必更好;如果彻底改变职业或北漂,风险太大。

权衡之后,他打算参加国考,希望能通过考试,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充分发挥个人价值,“不同的级别意味着你能做的事情不同。”

“他从小就跟他说,你不是东北人。”

张伯奇高中所在的班级成绩是全班最好的。班里有30个人,本科毕业回来的有五六个,研究生毕业回来的有三四个,而且大部分都留在大城市。

在《盘锦市兴隆台区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刘世银引用盘锦人才中心的统计数据:2012年至2016年,兴隆台区本科及以上学历从24452人减少到20265人。

华远毕业于人民大学。她的母亲告诉澎湃新闻,盘锦市曾奖励优秀学生返乡。为清华北大毕业生颁发了房子和奥迪A6。有人劝儿子回来,儿子不肯。

在华远看来,这一代父母已经在油田完成了原始积累,让自己的孩子赶上了红利。但如今的油田孩子,月薪一两千,是北京上海同龄人无法比拟的。

华远的父母不是盘锦人,父亲是山东人,母亲是大连人,因为油田移民到盘锦。华远虽然出生在盘锦,但他并不觉得盘锦是自己的家乡。

“一座城陷落,人必离,人离,城更寂寞。” 他觉得盘锦的命运与油田息息相关。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商场外立面设计为钻井队井架

许宁伟长大后,他的父母告诉他,你不是东北人。

他的父母是湖南人,父母都是湖南人。爷爷和爷爷都是军人。两家人在湖北江汉油田相识,一起搬到辽河油田。

许宁伟父亲的很多亲戚都在湖南。

“他会告诉你湖南有多好,他有多爱湖南,湖南是我引以为豪的地方,出了什么样的人。” 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湖南新闻时,父亲也会想起这些。

他的父母不想许宁薇回盘锦。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太小了。他们想让他去北京、上海,或者至少去沉阳和大连。

虽然很想念湖南,但许宁伟的父亲却没有回湖南的想法。“爷爷,奶奶,奶奶和爷爷都住在这里,他就是想经常回去。”

许宁薇对家乡没有归属感。他留在北京是因为他的工作在北京。如果他以后带着父母来北京,他觉得他和盘锦可能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你说这座城市,不可能是黄色的”

有些人离开家乡后选择回国。

宋佳琪,家有四代油田的人,不喜欢油田。

长得漂亮,大四去辽河油田电视台实习,毁了她主持的兴趣。她不喜欢每天采访石油工人,因为她觉得这份工作太无聊了。

宋佳琦喜欢摄影。她一个人去过很多城市,很看重城市的人文气息。油城对她没有吸引力。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盘锦某商场室内设计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商场内的美食广场

2016年中国石油报社附近小区,她回到家乡,原因是:“我是被妈妈逼回来的”。宋佳琪记得妈妈说:“我不要太多,我能活到60岁,现在别走,你要走,我觉得我活不下去了,我现在身体不太好……”

和几乎所有的油田家庭一样,宋佳琦是独生子女。以前她很排斥生二胎,占有欲也很强,但现在越来越觉得,父母老了,有一个人帮忙,一起分担重担是件好事。

刚回到盘锦的宋佳琦,伤心极了,“因为我太有主见了,我真的很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她每天晚上都哭,并在家里呆了整整一个月。她拒绝在家找工作。爸妈怕给她压力,“我爸一直跟我说,没事的话,我会照顾你的。”

宋佳琪自尊心很强,不能让自己振作起来,也不听任何人的安排。在家呆了半年,“直到有一天,我妈喝多了回来,突然哭了起来,然后说你要我做什么?”

她还记得那一幕,“那真的是我……从小,妈妈就一直觉得我是她的骄傲。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应该只为自己而活,我应该对我父母负责,我不能让我妈这么难过。”

油田一直人迹罕至,她的父母给她找了一份盘锦市政府单位的工作。她开始适应家乡的生活,闺蜜也陆续回到家乡,这让她觉得身边的人比她所在的城市更重要。

祖母的去世让宋佳琪坚定了:一定要留在父母身边。

奶奶病得很重,做了手术。她的情况非常糟糕,不知道自己得了晚期癌症。爸爸没有让女儿在奶奶面前哭。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想回家两天再去医院。

再去的时候,外婆已经病危了。她觉得外婆一定是想让她陪她走最后一程,而且她一定也想见见表妹和表妹,于是赶紧打了电话。

在我祖母去世前,我的表弟离见祖母只有三分钟的路程。宋佳琪第一次感觉到,“老头,你真想走,就走吧。”

她看着她的父亲,她是祖母的独生子,处理葬礼。“他没有掉一滴眼泪,只是他没有在观众席上掉一滴眼泪。”

宋佳琪告诉记者,她和父亲的关系不是很好。这是她从小到大第一次觉得自己想要像父亲一样。她也没有掉一滴眼泪。作为孙子,“我有责任照顾很多事情,我必须照顾他们所有。”

祖母被火化后,宋佳琪开始慌了。妈妈把手放在她的背上,感觉她的心都要跳出来了。直到看到奶奶的骨头出来的那一刻,她才松了口气,觉得自己慌得要命,是奶奶在和她说再见。

奶奶很感动她。“原来我对妈妈让我做的事情很不屑,心想,哎呀,你怎么什么都做不了呢?现在是在她离开(出门)之前,我会提醒她一切,帮助她管理一切。”

对爸爸说:“我可能因为表达而错过了很多东西,所以我觉得现在我应该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

宋佳琪觉得这一切都是奶奶教给她的。

后来,妈妈对她说:“你看,还是待在父母身边吧,以后父母真的离不开孩子了。” 宋佳琪虽然舍不得离开父母,但她希望孩子们以后能有自己的选择。“即使我真的需要她中国石油报社附近小区,我也绝不会说:你必须待在你妈妈的身边。”

她不认为回家是独生子女的命运。“你必须权衡一下。这是你作为孩子的义务。但你没有义务做出选择。你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

宋佳琦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业余时间结交了很多热爱摄影的朋友。我的朋友景琰也是油田的弟子。他在油田工作了三年。现在他离开了油田,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

回到家乡后,宋佳琪觉得北方小城的悲哀之一就是大家都不太了解家乡,不知道如何善用家乡的东西。在盘锦发展事业,成就梦想。

虽然她认为油田是盘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她并不认为油田就是一切。“能量会耗尽,但人会繁衍,梦想永远存在。”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辽河油田孩子们的“米乐去”和“留”:东北是我家吗?

具有油田特色的店铺

她能感觉到,盘锦这两年,年轻人流失很严重,“但你说这个城市,不能黄,只能发展别的东西。让这个城市有更多的机会, ”

河北小伙陈敏豪在盘锦待了5年。当年和他一起来到辽河油田的有外地同事,有的辞职去武汉化工厂,有的辞职到北京学电脑,还有当地人也辞职离开家乡。

阻止他回老家的最大原因是房价。现在一套房17000元左右,老家的工资水平完全买不起。盘锦地区的好房子4000多平方米,差不多两三千。陈敏豪贷款买了一套。

陈敏豪的老家在河北农村,家人不希望他换工作。陈敏浩现在四天两班倒。业余时间,他做手工艺品、摄影,并开设工作室。

这些年,他觉得盘锦的人文氛围变好了,就新建了一条广厦艺术街,可惜人不多。晚上,人最多的地方就是广场,都跳着广场舞。

米乐对于未来,陈敏豪表示,如果油田失败,他会选择离开。如果他在盘锦安顿下来,或者他到了中年不想离开,他以后会把孩子送出去。“尽可能的,我想让他看看外面。”